
本文重點
- 為什麼我從「成績挫折」走到「找到方向」
- 工程日文如何打破我對外語的恐懼
- 混凝土船、鋼橋競賽帶來的認知與影響
挫折與選擇:為何進中央大學土木系
「為何我這麼努力,卻只考出這樣的成績?」
拿到成績單的瞬間,我感到錯愕與失落。與「優秀學生」的距離,像是怎麼追也追不到。父母建議我準備重考,我帶著複雜的心情去大學博覽會碰碰運氣。走到「中央大學土木系」的攤位,熱心的學長介紹得很實在。
「學長,中央好轉系嗎?」
「轉系蠻自由的,也有人轉去電機。」
原本我第一志願是電機,礙於分數,便把中央土木列入志願,心想進去後再轉。
專注當下的一年:理解與翻轉
某次向數學老師談轉系的想法,他只回了一句:
「先把現在的專業顧好,再來想其他的。」
於是,我決定試著把注意力放回眼前的課程。和一群認真向上的同學互相切磋,上課勇敢提問、扎實完成作業。
學期結束,新學期一開始,宿舍走廊有人喊:
「排名出來了!」
我打開校內系統,看到了過去求學階段從未出現過的數字——「1」。那一刻我明白,也許我真的適合土木。從此不再想轉系,把心力放在土木專業與服務性社團。
工程日文的啟動:外語不再可怕
大學以前,我英文學不好,甚至被取笑、被外師揉考卷,對外語心生抗拒,以為靠數理就能走完一生。選課時,看到系上有「工程日文」。
我嘆道:「英文都學不好,還學日文?」
室友說:「聽說這門課給分高、老師也很親切。」
硬著頭皮修了,卻意外地喜歡上。跟我學習歷程中所經歷過的所有英文老師不同,日文老師總是和顏悅色,課堂氣氛輕鬆,評分公平。慢慢地,我不再害怕外語。日文,甚至「日本」這個國家,開始讓我產生了興趣。
混凝土船交流賽:日本志向的萌芽
大二升大三的暑假,卸下服務性社團社長職務後,我參加與東京科學大學(舊東京工業大學)的混凝土船交流賽。這場比賽考驗載重、輕薄、航速與美觀。我們很幸運地獲得冠軍。其後參觀了東工大的超高層「免震/制震」相關設施,日本在耐震工程上的專業度深深吸引了我。那時起,「到東工大交換」的種子在心裡發芽。

鋼橋競賽的挫敗:確立目標的最後一推
大三寒假,我到泰國參加國際鋼橋交流賽。準備期短、項目多,除了耐重,也比拚橋梁組裝速度——宛如縮小版的真實工程。儘管我們兩三個月沒日沒夜地研究,設計,製作,與練習,結果卻連前三名都沒有。那次輸給東京科學大學,反而把我的心念敲得更堅定:「我一定要去東京科學大學學習!」

於是,我開始研究學校的交換生制度,準備前往我那嚮往的國家。
讀者常見問題(FAQ)
- Q如果從小英文不好的話,是不是沒有語言天份了?
- A
不,也許在學習英文以外的語言時,會發現有另外一個世界正在等你去發掘。
- Q如果是理工的話,不會日文,是不是就不好去日本留學了?
- A
不一定,有些國際排名的學校會有英文授課,若只會英文也是能申請入學,但是個人還是強烈建議學習日文,在日本找工作時可能會更順利一些。
- Q有建議的留學時間嗎?
- A
儘管每個大學系所的畢業規定不同,個人建議大三準備,大四出國交換,並在交換期間習慣日本研究室,學習寫大學畢業論文,可以早點體驗自己是否適合日本研究室,若不適應的話會台灣的研究所也是一條路。
下一步閱讀
走,來看下一篇!
或是回到EP1目錄看看別的故事?
留言區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