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社會小觀察!沒推特(現X)就不算朋友?
作為一名來自台灣的留學生,我在日本的日子裡,不斷地體驗著這個國家的獨特文化。其中,最讓我感到新奇的,莫過於日本人對推特(Twitter,現X)的熱愛,以及這背後所反映的社會文化差異。
日本的「同調圧力」
在日本生活了一段時間後,我發現大部分日本人非常重視合群,很喜歡看別人做什麼就跟著做什麼,很怕自己是異類而遭受排擠。這跟他們生活環境有很強的「同調圧力(社會群體壓力)」有關,可以從以下兩個例子知道:
- 電車上的「制服」:每天搭乘電車,映入眼簾的是一片黑壓壓的上班族。他們穿著款式相似的西裝,手提公事包,彷彿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冬天就一定是深色大衣,穿著太亮眼還會被路人投以異樣眼光,能夠隱藏就隱藏,就是不要跟別人不一樣。
- 追求一致的時尚:日本的時尚雜誌影響力巨大,許多人會直接購買雜誌上推薦的整套服裝,從帽子到鞋子,都力求與模特兒完全一致。他們認為,這樣可以避免自己與眾不同,減少被他人評頭論足的機會,因此,很難在路上看到很有個性的穿搭。自己在車站等電車時,真的好幾次看到有人穿著跟流行雜誌寫的一樣的搭配,而大家也似乎並不介意撞衫,甚至以與他人相同為榮。
那麼,這種群體意識與推特的流行有什麼關聯呢?
推特的崛起:日本人心中的避風港
推特(英文:Twitter,日文:ツイッター,現由Musk接手並改名為X)在日本有著極高的普及率。據統計,日本是全球推特用戶數第二多的國家,在2017年時,僅次於美國。除了LINE之外,Twitter(X)就是最常用的社交軟體,之後才是臉書(Facebook)。跟其他國家不同,為什麼日本推特用戶會多大臉書用戶呢?以下幾點理由可以說明這情況。
- 匿名性強,保護隱私
- 推特允許用戶使用匿名或化名,頭像也不需要是真人照片。這對於重視隱私、不願意拋頭露面的日本人來說,具有極大的吸引力。他們可以在推特上自由地表達想法,而不必擔心被現實生活中的人識破身份。反觀,臉書強調真實身份,有時會帶來社交壓力,讓人感到不自在。
- 由於匿名性的保護,許多人會在推特上吐露「本音(中文:真心話)」,不用為了迎合人群或是服從多數等,自由自在地分享內心的喜怒哀樂,甚至是對某些事情的不滿或抱怨。這在崇尚和諧、不願意直接表達負面情緒的日本社會中,推特就是大家做自己的小天地。
- 行動裝置優化
- 隨著手機興起,日本人開始偏愛使用手機上網,推特的介面簡潔,適合在手機上操作。這讓他們能夠隨時隨地發布動態,分享生活點滴。
- 推特最初限制每則推文不得超過140字,這迫使用戶在有限的字數內精確地傳達自己的想法。而日文因為一個漢字就代表一個詞,信息量大,所以在相同字數下能傳遞更多內容,適合日本人使用。
- 即時資訊流通
- 推特的轉發機制讓資訊可以在短時間內廣泛傳播。無論是新聞速報、災害情報,還是熱門話題,都可以迅速地在推特上蔓延。這讓日本人能夠及時獲取最新資訊。
- 與宅文化的親和性
- 推特上有許多以興趣為導向的社群,例如動漫、音樂、遊戲等。日本人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他們的話題討論,增加了歸屬感。
- 最早有日文版的SNS
- Twitter(現X)的日語版本於2008年4月23日發布。這是Twitter使用英語以外的其他語言開發服務的第一種情況。
- Facebook(臉書)的日文版於 2008 年 5 月 19 日開始服務。
原來交換推特是一件非常害羞的事?
在了解為何推特會在日本被廣泛使用的原因後,我們可以知道大家在推特比較放得開做自己,但我卻沒想過推特對他們來說有多們私密。
初次交換
有一天,我開始創建自己的推特帳號,希望能夠更深入地了解日本人平時都在想什麼、聊什麼。正當我在研究如何設定時,村田學長恰好走了過來。
「日本人好像不常在臉書發文,都是在推特發文的樣子耶?」我問他。
「對呀,推特還是比較好用。」村田學長笑著回應。
「我也想辦個推特,多多知道你們的心情,可以追蹤你嗎?」我興奮地說。
「也不是不行,只是有點羞恥……」他臉上突然露出難色並皺眉思考。
「是喔,好吧,那沒關係。」我感到驚訝還有些失望。
「在討論什麼呢?」就在此時,中田學姐突然出現。
「沒有啦,我在想要不要讓他加我推特而已。」村田學長有點尷尬地說。
「啊,好羞恥的感覺喔。」中田學姐笑道。
「好吧,讓你加我吧,畢竟是摯友嘛。」村田學長想了想,拍了拍我的肩膀。
「真的嗎?謝謝你!那學姐的也可以嗎?」我高興地道謝。
「怎麼辦呢?讓我想想……好啦,零君可以啦。」中田學姐微笑著。
正當我沉浸在喜悅中時,我的導師本田學長走了過來。
「哎呦,你們在看推特喔?」他好奇地靠了過來。
「對呀,你能加我嗎?」我趁機問他。
「不不不不行,太羞恥了,絕對不行!」他臉色大變,連連擺手就匆匆離開了。
「誒誒誒誒誒!」留下震驚的我呆坐在椅子上。
至於為何我會那麼錯愕,是因為這位本田學長有我大部分的社群軟體,Wechat,LINE,Facebook,但就是不給我推特。原來在他眼中,我還不算是他摯友嗎?
原來推特是大家的另一面
不過,在我認真觀察其他學長姐與其他日本人的推特後,才知道為何大家不太願意交換自己的推特。
- 只加摯友:日本人對朋友的定義比較嚴格,觀察他們的朋友名單,大多都是從小玩到大的夥伴才有互追,很多都不到百人,不像台灣的臉書,可能朋友名單動不動就破千,所以在被他們認定為是摯友前,通常都不會給推特。(當然還是見仁見智,只是說大方向。)
- 暴露愛好:由於有些人會追一些動漫或是偶像或是特殊愛好等等,只要一被追蹤後,那些追蹤者可從被追蹤者的正在追蹤名單上了解被追蹤者的興趣愛好,有點像是跟大家說自己的愛好是這些,所以在不熟人面前自己的興趣愛好什麼的不想被看光光。
- 展現真我:在社會集團壓力下,很多日本人的是對外塑造另一個自己,然後再推特上找回真我,可參照以下幾個例子明白為何我會常常懷疑到底哪個才是他們的真我。
- 平時不說話的人,在推特上每三秒就有一則心裡話。
- 平時表面上笑嘻嘻看起來很陽光的人,在推特上瘋狂抱怨或是留下具有攻擊性的言論。
- 平時看起來戴眼鏡看起來只會乖乖唸書的女生,在推特上卻是展現自己各式各樣的穿著。
透過推特,我看到了他們更真實、更全面的一面。他們不再是課堂上拘謹、表面和善的學生,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我與他們的距離,似乎也拉近了。
但是,在知道這麼多後,我反而更想知道本田學長到底是怎麼想我的,於是我繼續等待時機的到來。
藉酒壯膽
在一次的飲酒會上,想起酒會讓日本人更勇敢、更能放開自我,於是我抓住機會,與學長姐們增進感情。隨著時間推進,在大家酒酣耳熱之時,我再次鼓起勇氣向本田學長要推特。
「學長,交換一下推特嘛」我拜託著。
「真的假的拉,推特太害羞了啦。」本田學長推託著。
「看了其他SNS,感覺學長平時很少發文。」我說道。
「其實我大部分都只發文在推特上喔!因為推特簡單傳達訊息快速。」他說著。
「讓我看看嘛!」好奇心驅使我拋棄尊嚴不斷哀求著。
「你要確定喔!我幾乎時時刻刻都在發文,非常擾民喔!」他告誡著。
「我完全沒問題!加我吧!」我拿著我的帳號給他看。
「真拿你沒辦法,好啦,就加你吧!通知太多的話記得要關掉喔!」他秀出他的帳號名給我。
「沒問題!」我高興的追蹤了學長。
後來發現他真的很常發文,一天十幾二十則都很正常,不過還好都不是說我的壞話,偶而還說我優秀,讓我鬆一口氣,至少沒有讓人感覺是自己是個研究室的包袱就好。
之後的富士急樂園的出遊,在與研究室的學長姐一起玩過山車而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後,也讓他們願意對我敞開心胸,與我交換推特帳號。
就這樣,我成功收集到研究室所有人的推特帳號,有些人甚至還讓「裏アカ(中文:小帳)」來加我,讓我看到更黑暗的世界。
小結
日本人習慣在公共場合隱藏自己的情緒,但內心卻渴望被理解與關注。推特恰好滿足了他們的這種需求。而推特的功能特性,與日本的文化背景相契合。這也許解釋了為什麼推特能夠在日本取得如此大的成功。
作為一名外國人,深入了解日本的推特文化,讓我對這個國家的社會心理有了更深的認識。這不僅僅是對一個社交媒體平台的了解,更是對一種文化的體驗。
如果有機會在日本生活,不妨試試看使用推特(現X),這有助於更好地融入社會並建立真誠的友誼。理解他們的文化背景,尊重隱私,適時融入他們的推特圈子,或許就能看到日本人最真實的一面。
相關資源
- 同調圧力とは?日本人が群れたがる理由と同調圧力に負けない方法を解説!
- 2017年度 SNS利用動向に関する調査 – ICT総研
- 2025年|日本・世界のSNSの利用者数ランキングまとめ!
- 【4月23日は何の日】14年前、ツイッターが日本語版サービスを開始
- 【5月19日は何の日】14年前、Facebook日本版のサービス開始
留言區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