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3.4.1

Let’s Party!

在日本,飲酒會是一種常見的社交方式。主要因為很多日本人性情害羞,不常表達真實想法,所以需要「酒精」這種吐真劑幫助他們放下矜持,用心溝通。我也在這樣的聚會中,遇到了許多特別的經歷。

櫻花樹下的BBQ大會

東工大すずかけ台(鈴懸台)校區內的學生蠻常有BBQ大會,特別是春天與秋天有新生進來校園的期間。在這樣的BBQ活動中,我學習到一些用日本的餐文化。

BBQ party under a Sakura tree

用餐禮儀

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在我用筷子分肉的時候,被山田學長提醒說在日本這樣是沒禮貌的,後來他還跟我分享了一下用筷子的禮儀等規矩。以下介紹幾點台灣與日本拿筷子的文化差異(以下翻譯並非專業翻譯,以傳達日語原意為主,還請多多包容)。

在日本跟台灣都要避免的用筷動作
  • 立て箸 (たてばし)もしくは仏箸(ほとけばし):中文可翻為「佛筷」,將筷子插入一碗米飯中。在日本,供佛的米飯是用筷子直立製成的。
  • 迷い箸(まよいばし):中文可翻為「挑筷」,拿著筷子不知道要吃什麼而將筷子停留在餐桌上空。
  • 探り箸(さぐりばし):中文可翻為「探筷」,用筷子攪拌一碗湯,檢查裡面的內容物。只挑出自己喜歡的東西會讓人感觀不好。
  • 指し箸(さしばし):中文可翻為「指筷」,用筷子指向某人或某物的行為。感覺像是在責備他人。
  • 涙箸(なみだばし):中文可翻為「淚筷」,湯汁滴滴答答的在筷子上然後放入口中。會弄髒桌子和其他餐具,所以要避免。
  • 叩き箸(たたきばし):中文可翻為「敲筷」,用筷子敲擊餐具發出聲音,或用該聲音呼喚某人的行為。自古就有「打碗餓鬼來」的說法,認為會招來惡鬼。此外,此行為會損壞餐具,噪音也可能會給周圍的人帶來麻煩。
  • 舐り箸(ねぶりばし):中文可翻為「舔筷」,用舌頭舔筷子的動作。
  • 噛み箸(かみばし):中文可翻為「咬筷」,咬筷子尖的動作。會讓筷子受損,也會感覺很沒禮貌。
在日本特別需要避免的用筷動作
  • ちぎり箸(ちぎりばし):中文可翻為「切筷」,雙手各握一根筷子,像刀叉一樣撕碎食物。
  • 箸渡し(はしわたし):中文可翻為「筷傳筷」,將食物從一對筷子傳遞到另一對筷子。據說火化死者和撿起骨頭時會做同樣的動作,可能會帶來厄運。
  • 刺し箸(さしばし):中文可翻為「刺筷」,用筷子刺食物。看來像們是在檢查火侯是否燒得足夠。
  • 渡し箸(わたしばし):中文可翻為「碗上筷」,將用過的筷子放在盤子或碗上。使用筷架。這意味著「我不再需要它了」。
  • 寄せ箸(よせばし):中文可翻為「拉筷」,用筷子把盤子等拉到一起。
  • 持ち箸(もちばし):中文可翻為「同手碗筷」,用拿筷子的同一隻手拿餐具。
  • 逆さ箸(さかさばし):中文可翻為「顛倒筷」,從菜盤取菜時,把筷子反著拿來夾食物。
在日本特別需要避免的用餐動作
  • 閉嘴咀嚼:亞洲地區大部分都是開嘴咀嚼,但日本人一定要閉嘴咀嚼,原因有兩個。
    • 吃相問題:張嘴吃飯時,容易讓對座的人看到你吃的東西,被人認為吃相難看。
    • 噪音問題:張嘴吃飯時,比較容易有咀嚼聲音,會讓身邊的人或是鄰座覺得很吵。
  • 手肘不頂桌:主要有下面兩個原因。
    • 防止人們靠肩膀和肘部,因為這會導致背部肌肉向左或向右彎曲,而駝背會對胃造成壓力,從而阻礙消化。
    • 對日本人來說,這樣的行為是表達出你對食物、準備食物的人或坐在食物周圍的人不感興趣或不想面對的心態。
  • 飯碗一定要拿起來:在台灣可能部分人習慣碗放在桌上吃,但在日本一定要拿起來。
  • 不幫別人夾菜:在台灣有時家人可能親切地幫忙別人夾菜的習慣,但在日本千萬不要這樣做。
小結

如同上面所述,同樣在筷子文化圈中,日本和台灣的禮儀有著有趣的差異。很多日本人在約會時,第一次見面觀察的就是對方的吃相與用餐禮儀,所以與日本人出去聚會時,留意上面幾點,在交友方面會更順利。

若想要知道更多用筷禮儀相關消息,請見下方「相關資源」的部分。

以酒會友

初次參加BBQ時,我有些羞怯,不敢隨意找人攀談。當我點燃烤架時,一位不認識的學長過來搭話。

「零君對吧?」

「對的,你好」

「你報告超好的耶!對你印像超深的!台灣也太漂亮了吧?來日本多久了?」

「報告?你是說…啊!」

我猛然回想起課堂上的報告。


在建築動力學課堂上,老師要求我們分享自己的研究。由於當時我是一名大四生,並沒有畢業論文,於是老師讓我介紹自己的國家與學校。

「用英文或日文都可以。」老師怕日文對我太難特別跟我說。

考量到我的日語還不夠好,我猶豫了一會兒,還是決定用日文來介紹台灣,以便大家真正聽懂。就這樣,利用三天假期,我拼命翻文法書、搜尋最佳說詞、做投影片、請學長姐們幫我修改,還拿著實驗室的投影機練習。

報告的那一天,我緊張到不行。不過當我流利地完成介紹時,台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學姐們驚訝於我的進步,紛紛表達讚美。

The first Japanese presentation

「真的嘛?謝謝你!一個月而已,所以日文還是很爛聽不懂…」我回應道。

「真的假的,我還以為你至少待了半年耶…很流利了阿!」他驚訝地看著我。

之後,跟他聊得非常開心,由於他要去找教授敬酒,臨走前他微醺道著跟我說:

「加個臉書吧?要去台灣時還得多多關照呢!看了你的介紹後決定去台灣一次!」

「謝謝你願意與我聊天,來台灣記得跟我說喔!」

「對了,給你個建議,日文越好,交到的日本女友越正喔!」

他臨走前留下這句話,對我卻也是影響深遠。在跟他的交流中,也讓我感受到,儘管平時課堂上交流很少,大家都在觀察彼此,並在有酒的場面,放開自己,談天說地。

藉酒壯膽

當我繼續站在烤肉座旁守著,為學長姐們準備串燒時,一位女孩站在旁邊。

「要嘛?」我將三根炙好的串燒遞給她。

「可以嘛?謝謝你。」她微笑接過。

「你是佐藤研的零君吧?」她問。

「是的,我記得你好像是吉敷研的?看你偶而會來我們研究室找和田學姐與中田學姐。」我回憶著。

「對的哦!你的報告真不錯,我去過台灣三次,超喜歡那裡!」她滔滔不絕地說,熱情讓我有些驚訝。

「這是我第一次聽人說去過台灣,太好了!」我開心地回應。

「台灣101的制震球、九份景致還有夜市的剉冰,我再怎麼吃也不厭倦呢!」她繼續分享她的回憶。

「還有你喜歡宮崎駿對不對?我聽你的報告有說過,我跟你一樣超喜歡神隱少女!」她微笑著。

聊天間,我發現她跟村田學長一樣來自京都,難怪談吐間有著一種特別的親切感。中途有其他學長加入,由於日文語速變成兩倍,開始接不上話,正在感嘆自己日文要加油,那位學姐似乎察覺到我跟不上。

「我先去喝一杯了。」她跟其他學長說道。(即是所謂的「席替え(中文:換位置)」)

「零君,來啊。」她招呼著還沒讀懂情況的我。

後來各自倒一杯酒,聊實驗最近如何之類等話題,東工大校內話題果然還是脫離不了課業、實驗、報告、研討會,不過當時雖然詞彙還沒很多,但專業用語的日文還是比較能理解的,所以算還能接話。一轉眼,BBQ會也即將進入尾聲。

「可以的話,交換一下LINE,下次來台灣時當你導遊。」我鼓起勇氣說道。

「真的可以嘛?太好了,阿我手機沒帶,給你我ID吧」說完就留下ID給我

「若不行的話,來我研究室找我吧」說完,她跑回實驗室寫報告了。

看著她的背影,猛然回過神,突然覺得自己好狂,藉著酒精的力量第一次跟陌生女生要LINE,也能體會為何大部分日本人熱愛飲酒會這種場面。

小結

經過幾次的BBQ交流會後,讓我明白一件事:

「對於日本人,英文展現的是專業能力,而日語才是心靈的橋樑。」

畢竟人類還是會選擇慣性的語言,透露出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也很慶幸自己選擇用日文自我訓練,不僅讓我結識了新朋友,也讓更多人了解了台灣。


相關資源


留言區 Feedback

標題和URL已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