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重點
- 為什麼優先走「母校交換」最省錢、最順暢
- 一年倒推時程:什麼時候準備什麼,避免臨門一腳卡關
- 線上+紙本文件清單
- 推薦信策略、履歷與自傳寫作要點
- 我如何把 TOEIC 衝到 760 分的實作方法
為什麼先走母校交換?兩大超高 CP 值優勢
- 學費最省:只需繳台灣學校學費,多數學校還有補助或獎助金。
- 學分可轉:在日本修得的學分可望轉回母校,未來申請國內外研究所都有加分。
若你的母校有合作學校名單,幾乎一定要把「正式交換管道」列為第一優先。
年度時程總覽(倒推表)
以我在中央大學申請 2016 年交換的經驗為例(實際以系辦/國際處公告為準。)
- 12–10 個月前
- 研究合作學校與系所;確認名額、語言門檻、學分規定
- 初步擬定志願序與理由
- 啟動語言成績準備(TOEIC/JLPT)
- 9–7 個月前
- 線上申請系統開放(通常 1 個月內完成)
- 同步準備紙本資料:成績單、家長同意書、系上推薦彙整表
- 與欲邀請的教授溝通推薦信(至少提前 4 週)
- 6–5 個月前
- 繳交完整申請資料(線上+紙本)
- 檢查是否需面試或補件,維持聯絡暢通
- 4–3 個月前
- 錄取公告、名單確認
- 進入對日方申請、交協與簽證準備(下一篇會寫)
申請條件與門檻(常見要求)
- 語言成績:多數學校會要求 TOEIC 750+ 或 JLPT N2 以上(依公告為準)
- 成績/GPA:以各校規定為準,建議至少維持在系上中上
- 名額與分配方式:依合作學校名額分配與系所推薦辦法
小提醒:若語言門檻尚未達標,可先遞交現有成績,並附「考試報名證明+預計成績送達日」,同時詢問是否接受補件。
申請流程(中央大學實例)
- 線上申請(約 1 個月內完成)
- 申請表、中文自傳+英文自傳、中文履歷+英文履歷
- 語言檢定證明、其他能力證明(競賽、專案、社團)
- 紙本繳交(交至系所/國際處)
- 申請表、家長同意書、兩封教授推薦函
- 中英文成績單、語言檢定影本、系所推薦彙整表
文件清單
- 線上申請表(中/英)
- 自傳(中/英,1–2 頁 A4)
- 履歷表(中/英,1 頁為佳)
- 語言檢定證明(TOEIC/JLPT)
- 其他能力證明(競賽、專案、獎狀)
- 家長同意書(簽名)
- 推薦函 2 封(教授/系主任)
- 成績單(中/英版)
- 系所推薦彙整表
推薦信策略:誰寫、何時請、怎麼請
- 誰來寫:最了解你學術表現或指導過你的教授、系主任、專題指導教師
- 何時請:至少提前 4 週;期中期末前更要提早
- 怎麼請(資料包):
- 申請目的與志願序(1 段文字)
- 履歷+自傳最新版
- 成績單與代表性成果(報告/專題/競賽)
- 推薦信繳交方式與截止日(清楚標示)
標準信件開場可用:「老師您好,我是○○系○年級的××,曾修您的××課程……這次想申請××交換,誠摯邀請您為我撰寫推薦函。」
自傳與履歷:讓審查者快速看見你的「線」
用一條線把故事串起來:
「經驗 → 洞察 → 補強 → 目標 → 到對方學校要做的具體事」
- 自傳(1–2 頁):
- 為何想去日本(契機與學習目標)
- 專業相關經驗(課業成績、專案、競賽)
- 外語學習與跨文化經驗
- 到目標學校想學什麼、回國後如何延續
- 履歷(1 頁):
- 教育、成績亮點(排名/獎學金)
- 專案/競賽(量化成果)
- 語言與技能(JLPT/TOEIC、工具/程式)
- 聯絡方式(Email、手機號碼)
我如何把 TOEIC 衝到 760:可複製做法
在上大學前,我的英文也不是很好。第一次考多益(TOEIC)時只有六百多分。後來有同學邀我到語言中心看英文電影,才發現學英文其實可以很有趣——不再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為了看懂劇情而主動學習。以下是我在那段期間漸漸累積英文能力、最後把多益推升到目標分數的可複製方法。
- 閱讀:主動讀原文、建立學術語感
- 強迫自己閱讀理工領域的英文原文書,雖然一開始很吃力,但大量、長期的閱讀讓我在出國念書時能快速接軌,也大幅提升學術詞彙與閱讀速度。
- 聽力:用影集學英文,分三遍看法最有效
- 第一遍(中文字幕):快速抓大意與情感,降低挫折感。
- 第二遍(英文字幕):把中文意思對照英文句法、片語與單字用法。
- 第三遍(關字幕):全靠聽力,專注語音、語調與連音,測試真實理解力。
這個方法讓我在短時間內提升聽力辨識能力與口語感受。 - 時間:每天至少90分鐘
- 口說:主動練習並矯正發音
- 雖然多益的聽讀部分不考口說,但我還是在中央大學中正圖書館視聽室(自學中心)使用 MyET 或視聽教室練習口說,並錄音比對、矯正發音。早點練好口說不只對出國生活有幫助,也能大幅提升語言學習的自信心。
- 小更新:中正圖書館視聽室已於113年11月1日起停止使用,詳情請見此網站。
- 模考:靠實戰找到弱點與調整時間分配
- 接近考試時定期模考,不只練速度也檢視題型弱點,針對錯題做分類練習與時間管理訓練,避免考場上因時間不夠而失分。
- 關鍵心法:密集且持續的訓練
- 語言沒有捷徑,但「連續 6–8 週的密集訓練」能帶來明顯成效。每天堅持、有計劃地投入(例如每天 90 分鐘)會比零散、被動的學習更有用。
精簡行動計劃(可複製執行)
- 每天學習時間:至少 90 分鐘(可拆成早 30 + 晚 60 分)
- 閱讀(30–40 分):讀理工英文原文或專業文章,摘錄 10 個關鍵詞與例句,加入 Anki。
- 聽力(30–40 分):選一集影集或短講,採用三遍法(中文字幕 → 英文字幕 → 無字幕),第二遍記 5 個新句型,第三遍做 5 分鐘 shadowing。
- 口說(10–20 分):用 MyET、錄音或語伴練習 5–10 分鐘,重點矯正 2–3 個發音問題。
- 模考(週末或考前每週一次):做完整 TOEIC 練習,計時並分析錯誤與時間分配。
- 復盤(每週):整理錯題、記憶卡片複習,並設定下週目標。
小提示(提高效率)
- 用雙字幕工具(如 Language Learning with Netflix/YouTube)做第二遍對照學習。
- 精聽時採取逐句聽寫(dictation),能更快找出弱點。
- 把最常錯的 20 題做成題庫循環練習。
- 每 2 週錄一段 1–2 分鐘口說,比對前一次錄音找進步點。
避坑清單(最常被扣分的細節)
- 截止日前 48 小時才請推薦信(來不及)
- 線上資料與紙本版本不一致
- 檔名混亂或沒有英文檔名
- 自傳只有「想出國看看」,缺乏專業連結
- 語言未達標卻不說明補件時程
我的申請結果
繳件約一個多月後,我收到校內甄選結果通知,成功取得東京科學大學(舊東京工業大學)交換名額。那一刻的激動,至今難忘——也更確信自己走在對的路上。
讀者常見問題(FAQ)
- Q語言成績還沒達標,可以先投嗎?
- A
可先投並附上「已報名考試」證明與預計送達日,來信詢問是否接受補件。同時評估以 JLPT 或 TOEIC 先達標其一。
- Q推薦信一定要兩封嗎?
- A
依各校公告。若需兩封,建議一封偏「學術表現」、一封偏「專題/競賽/領導」,證明你不同面向的實力。
- QGPA 普通怎麼辦?
- A
用「排名成長」「難課表現」「專題/競賽成果」補強,並在自傳交代你如何具體進步(可量化)。
- Q一年交換 vs 半年怎麼選?
- A
看研究/修課目標與畢業時程。研究型通常建議一年較能進入狀況;若只想先試水溫,先體驗日本文化與生活的話,可以先試試半年也可。若目標學校是東京科學大學(舊東京工業大學),則可參考我的下一篇文章。
相關資源
下一步閱讀
走,來看下一篇!
想稍微複習上一篇?
或是回到EP1目錄看看別的故事?
留言區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