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t’s Learn!
授業(課堂)
雖然我是參加ACAP計劃的交換生,但在老師的建議下,我加修了一些日語授課的專業課程,如建築結構動力學,並自主加修日文課程以加速日語能力的提升。
日語學習課
我個人認為,東工大的日文課非常值得推薦。學校系統會根據日語等級考試,評估外國學生所需的對應日文課程,安排恰當且有挑戰性的課程。例如,我在來日本三個月後,通過了N2級考試,晉升到更高難度的日文課程,學習發表用語與音調訓練等內容,配合佐藤研究室的研究需求,提升了我的語言能力和專業水平。以下圖片為課堂用書,供學習者參考。
英語學習課
除了日文課,我也很推薦東工大的英語課,不但師資陣容非常強,上課氣氛更是一種享受。
也許有人會笑我:
「怎麼會有人在日本學英文啊,笑掉人大牙。」
「日本人都不會說英文了,去那邊學日式英文嗎?」
一開始,我也抱持著懷疑的態度,但想說未來可能會需要用英文發表,或是用英文寫論文或國際期刊,沒在台灣寫過論文的我,決定先透過課堂去理解。沒想到,我的嘗試顛覆我我對日本英文課的印象。
- 寫作課程:由外國男講師講課,用一學期的課程,從論文摘要到結尾,從課本到實際例子,最後幫忙批改整篇我的畢業論文,非常用心。
- 發表課程:由海歸女講師講課,她那種簡潔有力且直達重點的呈現方式讓我驚艷,對我之後的發表或是演講方式有很大的影響;此外,她還會有分組討論活動,讓課程不死板,歡笑中學習。由於人數少,所以她在每位學生身上都特別用心,這就是我心目中理想的大學英文課。
主修課
除了日文課程之外,最重要的當然是我的主修課程。雖然身為交換生,我還是和研究室的學姐們一起修了大部分碩一的必修課,比如結構動力學、制震與隔震等相關結構課程。在這過程中,我發現大部分的作業都與程式語言有關。因此,如果在來日本之前就懂一些程式語言,確實能減輕不少學業負擔。
其中一個讓我頭疼很久的作業是朔性迴圈圖的製作。幸運的是,我在教室裡遇到了一位能力很強的台灣博士學長。經過幾次討論後,我們終於成功地用Matlab跑出了這個圖,完成了連我們研究室的人都無法完成的作業。現在回想起來,真的非常感謝那位學長的幫助。
ゼミ(研討會)
也許在日本研究室中,常常會聽到日本人說:
「不好意思,我有ゼミ,所以要先離開了喔~」
或是說:
「完蛋了,還沒把ゼミ的資料準備好⋯⋯」
當時我聽的傻愣愣的,不知道他們說什麼,那麼到底時麼是「ゼミ」呢?
什麼是ゼミ?
ゼミ其實是ゼミナール的簡稱,是指大學等高等教育機構中,由少數學生在教授或講師的指導下,針對特定主題進行深入研究或討論的學習模式。在日文中,也稱為「研究会」或「セミナー」。
研討會的主要特點如下:
- 小班制: 通常由10到20名左右或是更少學生人數所組成。因此,學生與教授或講師之間的距離較近,容易進行熱烈的討論和問答。
- 主題深入探討: 針對特定主題,透過文獻調查、田野調查、實驗等方式進行深入研究。有時也會成為畢業論文或碩士論文的主題。
- 主動學習: 學生主動推進學習進度,透過發表和討論,培養獨立思考和學習的態度。 並非單純的知識灌輸,而是磨練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的場所。
- 與教授密切的關係: 由於少人數制,學生與教授或講師之間的距離較近,可以獲得針對個別學生學習進度和問題的細緻指導。
簡單說,這個「ゼミ」其實就是一種跟台灣的研討會或是讀書會很類似的活動。此活動的種類繁多,取決於教授的專業領域和研究主題。此外,有些研討會還會要求學生進行發表、撰寫報告或進行小組作業。在大學生活中,此活動在深化專業知識和提升研究能力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佐藤研究室的ゼミ
在佐藤研究室,有兩種類型的ゼミ:
- 讀書會的ゼミ
- 一起閱讀振動學相關書籍,分配特定章節整理成簡報,每週輪流報告。
- 另一種是程式編寫與軟體學習,如Fortran95、ANSYS、還有Matlab。
- 老師討論的ゼミ
- 老師點出每位學生的研究問題,確認研究進度,耐心指導錯誤並補充新知。
- 每次討論後,約定下次ゼミ時間,並在白板上標註老師的空閒時段,便於學生遇到問題時隨時詢問。
由於本田學長與我是共同研究者,討論時他經常陪伴在旁,讓討論更加順。以下附上當年拼命學習搞懂Fortran95語法的筆記,但後來覺得自己不夠聰明,加上學長原本程式碼跟Simulink有關,所以我還是選擇用Matlab來完成我研究。
学会(學會)
在研究的同時,發表成果也是關鍵。佐藤研究室每年固定參加兩次建築學會(Architectural Institute of Japan,或簡稱AIJ),一次是全國性的,日本全國的學生都會從各地前至指定會場參加;另一次是關東區域的,主要針對當地學生。
全國性建築學會
我與David學長一起用英文報告制震相關的理論與應用。我們分工合作,David學長報告理論部分,而我則介紹應用實例。研究室為我們提供全額補助,包括機票、旅館費用及每日餐費補助,四天三夜的旅程總共補助6萬多日幣,實在是非常慷慨。
當天雖然天氣炎熱,大家都還是穿著西裝正式入場。在發表結束後才換回便服,然後參加慶功宴。
小提醒
報銷時,需要有來回機票票根、學會參加票、與住宿證明(用學校特定表格讓飯店填寫)才可。
關東支部建築學會
2017年3月的發表其實是我的交換一年所學的集大成都在此發揮出來。
一年前
還記得第一次ゼミ的時候,教授問我:
「你要用英文還是日文寫論文?」
那時候,我還在思考的時候,旁邊的本田學長就說:
「既然都來日本了,就嘗試用日文吧!」
我遲疑地說:
「真的假的,我只會五十音跟基本語法,連日文檢定都還沒考過⋯⋯」
學長又說道:
「在日本,用日文寫論文,我們能幫你文句改的很準確。反之,用英文寫,我們不是母語人士,不能有自信的說語句是全對的。既然來了,就要把最精華的部分都學起來。我相信你的資質,沒問題的!」
當下其實也很懷疑自己卻在那個氣氛下順口而出:
「好的,我決定用日文書寫畢業論文!還請多多指教!」
第一次ゼミ
戰戰兢兢地遞上我的日文週報,努力用日文表達自己的研究成果。結束後,老師說道:
「這日文太像小學生了,不行。」
當時心想:
「阿完蛋了,估計又要被唸一頓了」
老師突然笑說:
「『天下文章一大抄』,在日本由於有固定句型,只是名詞替換罷了。來,我們來修正看看。」
沒想到教授開始慢慢教我,如何學習寫日本論文:
- 句型詞彙:要先大量閱讀論文,先將好句子抄到自己的筆記中,之後再學習修改成自己的句子。
- 特定排版:字型與圖的大小需要一一進行糾正,依照論文規定調整,並統一整齊。
- 背景知識:閱讀相關書籍,不懂的話馬上問學長或老師。
當天,他們對於我不懂的免震構造知識則停下來好好幫我上一課,就這樣,三個人,三小時的研討會結束了,很累但學到很多,要把兩年的時間擠成兩個月學,很辛苦,但我感受到的是那短時間內成長的刺激感。
至於本田學長,每次跟老師的ゼミ之前,先讓我跟他演練一次,一邊聽我報告,一邊幫我逐字逐句修改週報。
一年後
一年之後,我能站在日本建築協會關東支部大會上,發表自己的日文論文,十二分鐘的日文論文發表,說真的,練習過程很辛苦卻學到很多。
發表後,下面有幾位老師問了一些問題,其實當時日文能力還是不夠,有些是日文也沒聽懂,有些是聽懂了也沒能回答完全,只能說繼續探討並結束我的場次。
儘管如此,發表結束後,老師與學長姐們都跑過來跟我說「你的簡報真的很棒!」
雖然沒辦法達到一百分,但正因如此,我才有動力,決定在日本繼續攻讀研究所。
學會的價值
參加學會不僅是發表研究成果的平台,還是與其他學校交流、拓展人脈的重要機會。透過這些活動,我學到了如何用英語與日語進行專業報告,並隨著次數的增加,在不同國際舞台上也能有自信地展現自我。
留言區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