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室生活實錄⑤(社交篇):櫻花樹下的 BBQ 大會 — 用餐禮儀、用筷文化與以酒會友

本文為「Ch3:研究室生活」系列第 6 篇

學術與社交篇

休閒娛樂篇

社交文化篇

  • ⑥櫻花樹下的 BBQ 大會← 現在位置
  • ⑦建築系籃球賽風波
  • ⑧忘年會與飲酒會禮儀

本文重點

  • 日本飲酒會文化的社交意涵與重要性
  • 日本用餐禮儀完全指南(筷子禁忌、台日差異)
  • 櫻花樹下 BBQ 大會的真實經歷與社交策略
  • 「以酒會友」與「藉酒壯膽」的文化觀察
  • 日文溝通在社交場合的重要性(英文 vs 日文)
  • 席替え(換位置)的社交技巧
  • 常見問答(FAQ)

導讀與閱讀建議

這篇文章記錄了我在東工大參加櫻花樹下 BBQ 大會的經歷。如果你即將前往日本留學或工作,這篇文章會幫你:

✅ 了解日本飲酒會文化(為什麼日本人需要酒精社交)
✅ 掌握日本用餐禮儀(筷子禁忌、閉嘴咀嚼、台日差異)
✅ 學會社交策略(席替え、以酒會友、藉酒壯膽)
✅ 認識日文在社交場合的重要性(心靈的橋樑)
✅ 避開常見錯誤(不幫別人夾菜、不用筷子刺食物)

建議先看「快速檢核表」,再閱讀文化背景,最後參考 FAQ 解決常見疑問。

快速檢核表(參加日本聚會前必看)

  • 📋 出發前心理準備 
    • 了解日本飲酒會文化(不只是喝酒,更是社交場合)
    •  學習基本用餐禮儀(筷子禁忌、閉嘴咀嚼)
    •  準備自我介紹(日文版)
    •  確認自己的酒量(可以不喝,但要有禮貌地拒絕)
    •  準備名片或 LINE ID(方便交換聯絡方式)
  • 📋 聚會當天注意事項
    •  提早 5-10 分鐘抵達(守時很重要)
    •  主動打招呼(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
    •  觀察其他人的用餐方式(尤其是筷子使用)
    •  不要只跟認識的人聊天(主動與陌生人交流)
    •  適時「席替え」(換位置,增加交流機會)
    •  不要過度飲酒(維持清醒,留好印象)
  • 📋 用餐禮儀檢核
    •  筷子不插在飯上(立て箸,佛筷)
    •  不用筷子指人或物(指し箸,指筷)
    •  不用筷子傳遞食物給別人(箸渡し,筷傳筷)
    •  閉嘴咀嚼(不發出聲音)
    •  拿起飯碗吃飯(不要放在桌上)
    •  不幫別人夾菜(日本文化禁忌)
    •  手肘不頂桌(保持良好姿勢)
  • 📋 聚會結束後
    •  主動幫忙收拾(展現團隊精神)
    •  與新認識的朋友交換聯絡方式
    •  隔天傳訊息感謝(「昨日は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  整理名片或聯絡資訊(建立人脈網絡)

日本飲酒會文化深度解析

🍶 為什麼日本人需要「酒精」社交?

在日本,飲酒會(飲み会,のみかい)是一種常見的社交方式。主要因為很多日本人性情害羞,不常表達真實想法,所以需要「酒精」這種吐真劑幫助他們放下矜持,用心溝通。

🍺日本飲酒會的文化背景

以下為日本飲酒會的文化背景:

文化特色說明
本音與建前日本人在公開場合會展現「建前」(表面話),酒後才說「本音」(真心話)
階級打破飲酒會可暫時打破上下關係,增進交流
團隊凝聚透過飲酒會增強團隊向心力與歸屬感
情報交換非正式場合更容易交換資訊與意見
人際建立飲酒會是建立人脈的重要場合

🤔 「本音」與「建前」是什麼?

這是理解日本文化的關鍵概念:

概念日文發音意義使用場合
建前たてまえ表面話、場面話、官方說法正式場合、工作場合、初次見面
本音ほんね真實想法、內心話私下場合、飲酒會、親密朋友

以下舉個例子說明一下:

場景:上司問下屬「加班可以嗎?」

建前(表面話):「はい、大丈夫です!」(好的,沒問題!)
本音(真實想法):「本当は帰りたいけど…」(其實想回家,但⋯⋯)

飲酒會的功能:讓日本人在輕鬆的氛圍中說出「本音」,建立真正的人際關係。

🇹🇼 vs 🇯🇵 台灣與日本飲酒文化差異(根據個人經驗)

項目日本飲酒會台灣聚餐
目的社交、說出真心話、建立關係吃飯、聊天、增進感情
酒精角色核心(幾乎必喝)選擇性(可喝可不喝)
座位安排有階級順序(上座、下座)較隨意
敬酒文化非常重視(需主動敬酒)較隨意
談話內容工作、研究、人生規劃較輕鬆,八卦、娛樂、生活
結束時間通常較晚(22:00-24:00)較彈性
二次會常見(一次會→二次會→三次會)較少見

💡 重點:在日本,飲酒會不只是「喝酒」,更是「社交工具」。即使不喝酒,參加飲酒會也是建立人際關係的重要途徑。


🍽️ 日本用餐禮儀完全指南

常見錯誤

在日本用餐時,台灣人最容易犯以下錯誤。這些錯誤在台灣可能很平常,但在日本會被認為沒禮貌:

錯誤 1:張嘴咀嚼(×)→ 閉嘴咀嚼(○)

台灣習慣:很多台灣人習慣張嘴咀嚼,發出「啪嗒啪嗒」的聲音
日本禮儀:一定要閉嘴咀嚼,安靜吃飯

為什麼日本人要閉嘴咀嚼?

原因說明
吃相問題張嘴吃飯時,對座的人容易看到你嘴裡的食物,被認為吃相難看
噪音問題張嘴吃飯時,容易發出咀嚼聲音,讓身邊的人或鄰座覺得很吵

💡 例外:吃拉麵時可以發出「吸溜吸溜」的聲音,這是表示美味的方式。但咀嚼時依然要閉嘴。

錯誤 2:幫別人夾菜(×)→ 不幫別人夾菜(○)

台灣習慣:家人或朋友聚餐時,會親切地幫別人夾菜
日本禮儀:千萬不要這樣做!

為什麼日本人不能幫別人夾菜?

原因說明
衛生考量用自己的筷子夾菜給別人,會讓對方覺得不衛生
個人空間日本人重視個人空間,不喜歡別人干涉自己的選擇
公筷文化日本有公筷(取り箸,とりばし)文化,夾公菜要用公筷

💡 正確做法:若想分享食物,可以說「這個很好吃,你要不要試試?」讓對方自己夾取。

再次提醒

以下兩點,個人覺得需再次提醒的地方,也許每個人家叫不同,會有不同吃飯習慣,但下面兩點也需注意。

提醒1:手肘頂桌(×)→ 手肘不頂桌(○)

台灣習慣:吃飯時手肘可能會自然地靠在桌上
日本禮儀:用餐時手肘不應頂在桌上

為什麼日本人不能手肘頂桌?

原因說明
健康考量手肘頂桌會導致駝背,對胃造成壓力,阻礙消化
禮儀考量對日本人來說,這樣的行為表達出你對食物、準備食物的人或同桌的人不感興趣或不想面對

提醒2:碗放桌上吃(×)→ 飯碗一定要拿起來(○)

台灣習慣:很多台灣人習慣把碗放在桌上,低頭吃飯
日本禮儀:飯碗、湯碗一定要拿起來吃

為什麼日本人要拿起碗吃飯?

原因說明
禮儀傳統拿起碗吃飯是日本傳統禮儀,表示對食物的尊重
吃相美觀低頭吃飯會顯得吃相不雅
狗食說法日本有「犬食い」(いぬぐい,狗吃法)的說法,形容把碗放桌上低頭吃飯像狗一樣

💡 注意:大盤子(如咖哩飯、定食主菜)不需拿起來,只有小碗(飯碗、湯碗)需要拿起來。


日本用筷禮儀深度解析

在日本,用筷子的禮儀非常嚴格。以下介紹 17 種禁忌筷法,分為:

  • 台日共通禁忌(8 種):台灣與日本都要避免
  • 日本特有禁忌(9 種):在日本特別需要避免

🥢 台日共通禁忌(8 種)

這些筷法在台灣與日本都被認為不禮貌:

1. 立て箸(たてばし)
中文: 佛筷

  • 行為:將筷子垂直插在飯中
  • 為什麼不行
    • 這是供佛、祭祖時的擺法
    • 會讓人聯想到死亡、葬禮
    • 極為不吉利
  • 正確做法:將筷子平放在筷架上,或橫放在碗上

2. 迷い箸(まよいばし)
中文:挑筷

  • 行為:拿著筷子在餐桌上空游移,不知道要吃什麼
  • 為什麼不行
    • 顯得猶豫不決、沒禮貌
    • 讓人覺得你對食物不滿意而讓準備食物的人感到不悅
  • 正確做法:決定好要吃什麼再拿起筷子

3. 探り箸(さぐりばし)
中文:探筷

  • 行為:用筷子在湯碗或菜盤中翻攪,尋找自己喜歡的食物
  • 為什麼不行
    • 會弄亂菜盤,影響其他人取菜
    • 只挑自己喜歡的東西會讓人觀感不好
  • 正確做法:從上層開始夾取,不要翻攪

4. 渡し箸(わたしばし)
中文: 碗上筷

  • 行為:用筷子指向某人或某物
  • 為什麼不行
    • 感覺像在責備他人
    • 非常不禮貌,讓人覺得被冒犯
  • 正確做法:用手指指示,或用言語描述

5. 涙箸(なみだばし)
中文: 淚筷

  • 行為:湯汁從筷子上滴滴答答掉落,然後直接放入口中
  • 為什麼不行
    • 會弄髒桌子和其他餐具
    • 顯得不雅觀,讓同桌的人感到不舒服
  • 正確做法:用小碟子接住湯汁,或用另一隻手接住

6. 叩き箸(たたきばし)
中文:敲筷

  • 行為:用筷子敲擊餐具發出聲音,或用該聲音呼喚某人
  • 為什麼不行
    • 日本有「打碗餓鬼來」的迷信,認為會招來惡鬼
    • 會損壞餐具且會有噪音
  • 正確做法:用言語或手勢呼喚他人

7. 舐り箸(ねぶりばし)
中文:舔筷

  • 行為:用舌頭舔筷子
  • 為什麼不行
    • 顯得沒教養
    • 非常不雅觀,讓同桌的人感到噁心
  • 正確做法:用餐巾或紙巾擦拭筷子

8. 噛み箸(かみばし)/
中文:咬筷

  • 行為:咬筷子尖端
  • 為什麼不行
    • 會讓筷子受損
    • 感覺很沒禮貌
  • 正確做法:放鬆心情,正確使用筷子

🇯🇵 日本特有禁忌(9 種)

這些筷法在日本特別需要避免,與日本文化、習俗密切相關:

1. ちぎり箸(ちぎりばし)
中文: 切筷

  • 行為:雙手各握一根筷子,像刀叉一樣切割食物
  • 為什麼不行
    • 顯得非常沒教養
    • 應該用筷子夾起食物後,再用嘴咬斷
  • 正確做法:用筷子夾起食物,若太大可用嘴咬斷,或用筷子撕開

2. 箸渡し(はしわたし)
中文: 筷傳筷

  • 行為:將食物從一雙筷子直接傳遞到另一雙筷子
  • 為什麼不行
    • 在日本火化死者後,家屬會用筷子夾起骨灰,從一雙筷子傳到另一雙筷子
    • 會讓人聯想到死亡、葬禮
  • 正確做法:將食物放在盤子上,讓對方自己夾取

3. 刺し箸(さしばし)
中文:刺筷

  • 行為:用筷子刺穿食物
  • 為什麼不行
    • 看起來像在檢查食物是否煮熟
    • 顯得對食物不信任
  • 正確做法:用筷子夾取食物

💡 例外:某些特殊食物(如關東煮的蒟蒻)可用牙籤刺取,但不能用筷子。

4. 渡し箸(わたしばし)
中文:碗上筷

  • 行為:將用過的筷子橫放在碗或盤子上
  • 為什麼不行
    • 這在日本意味著「我不再需要它了」、「我吃飽了」
    • 若還在用餐中,會讓服務生誤以為你吃完了
  • 正確做法
    • 用餐中:將筷子放在筷架上
    • 用餐完畢:將筷子橫放在碗上或筷袋

5. 寄せ箸(よせばし)
中文:拉筷

  • 行為:用筷子把盤子或碗拉近自己
  • 為什麼不行
    • 顯得懶惰、沒教養
    • 應該用手拿取餐具
  • 正確做法:用手將盤子或碗移動到方便取用的位置

6. 持ち箸(もちばし)
中文:同手碗筷

  • 行為:用拿筷子的同一隻手拿餐具
  • 為什麼不行
    • 動作不雅觀、顯得不夠穩重
    • 容易打翻或掉落
  • 正確做法:放下筷子→手拿取餐具或將筷子換到另一隻手

7. 受け箸(うけばし)
中文:接筷

  • 行為:用筷子當作湯匙,接住從嘴邊滴落的湯汁或醬汁
  • 為什麼不行
    • 看起來很不雅觀
    • 應該用小碟子或餐巾接住
  • 正確做法:用小碟子接住湯汁,或用另一隻手托住

8. せせり箸(せせりばし)
中文:剔牙筷

  • 行為:用筷子剔牙
  • 為什麼不行
    • 非常不衛生、不雅觀
    • 會損壞筷子
    • 讓同桌的人感到噁心
  • 正確做法:用牙籤剔牙,且最好在洗手間進行

9. 逆さ箸(さかさばし)
中文:顛倒筷

  • 行為:從公盤取菜時,將筷子反過來用(用末端夾菜)
  • 為什麼不行
    • 雖然出發點是好的(避免口水碰到公菜),但在日本這是錯誤做法
    • 筷子末端是手握的地方,可能有手汗、細菌
  • 正確做法
    • 使用公筷(取り箸)
    • 若沒有公筷,可禮貌詢問是否可直接用自己的筷子

💡 文化觀察:台灣人常用「顛倒筷」表示禮貌,但在日本這是錯誤的!一定要記得。

📊 禁忌筷法完整比較表

筷法名稱日文行為台日共通日本特有嚴重程度
佛筷立て箸筷子插飯中⭐⭐⭐⭐⭐
筷傳筷箸渡し筷子傳食物⭐⭐⭐⭐⭐
挑筷迷い箸筷子游移不定⭐⭐
探筷探り箸筷子翻攪菜盤⭐⭐⭐
指筷指し箸筷子指人⭐⭐⭐⭐
淚筷涙箸湯汁滴落⭐⭐
敲筷叩き箸筷子敲餐具⭐⭐⭐⭐
舔筷舐り箸舔筷子⭐⭐⭐
咬筷噛み箸咬筷子⭐⭐
切筷ちぎり箸雙手切食物⭐⭐⭐
刺筷刺し箸筷子刺食物⭐⭐⭐
碗上筷渡し箸筷子放碗上⭐⭐
拉筷寄せ箸筷子拉盤子⭐⭐⭐
同手碗筷持ち箸同手拿碗筷⭐⭐
接筷受け箸筷子接湯汁⭐⭐
剔牙筷せせり箸筷子剔牙⭐⭐⭐⭐
顛倒筷逆さ箸筷子反著用⭐⭐⭐

💡 記憶訣竅

  • 最嚴重:佛筷、筷傳筷(與死亡相關)
  • 很嚴重:敲筷、指筷、剔牙筷(顯得沒教養)
  • 較嚴重:探筷、切筷、刺筷、拉筷、顛倒筷(不正確用法)
  • 輕微:挑筷、淚筷、咬筷、碗上筷、同手碗筷、接筷(不雅觀)

💡 用筷禮儀小結

如同上面所述,同樣在筷子文化圈中,日本和台灣的禮儀有著有趣的差異。很多日本人在約會時,第一次見面觀察的就是對方的吃相與用餐禮儀,所以與日本人出去聚會時,留意上面幾點,在交友方面會更順利。


🌸櫻花樹下的 BBQ 大會

東科大(舊東工大)すずかけ台(鈴懸台)校區內的學生常常舉辦 BBQ 大會,特別是春天與秋天有新生進入校園的期間。在這樣的 BBQ 活動中,我學習到許多日本的用餐文化,也體會到「以酒會友」的魅力。

櫻花樹下的BBQ派對(飲酒會)

📖 故事一:被學長糾正的用筷方式

我正在用筷子分切烤好的肉片,準備放到盤子裡讓大家取用。

山田學長(走過來):「零君,等一下。」

我(疑惑):「怎麼了嗎?」

山田學長(禮貌但認真):「在日本,左右手各拿一隻筷子分肉的話會讓人覺得沒禮貌的喔。」

我(驚訝):「啊?為什麼?」

山田學長:「因為你是用筷子切開食物,這在日本叫『ちぎり箸』(切筷),是禁忌喔。」

我(恍然大悟):「原來如此!那應該怎麼做?」

山田學長:「應該先用筷子夾起肉,然後用另一雙筷子撕開,或者直接用廚房剪刀剪。」

之後,山田學長還跟我分享了許多用筷子的禮儀與規矩。那一刻我才意識到,原來用筷子也有這麼多學問

我的感受

「雖然一開始有點尷尬,但山田學長的提醒讓我學到很多。他不是用責備的語氣,而是用分享的方式告訴我,讓我覺得很溫暖。這也讓我更注意日本的用餐禮儀,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

📖 故事二:第一次日文報告的迴響

我繼續站在烤肉架旁,為學長姐們準備串燒。一位不認識的學長走過來搭話。

陌生學長(熱情):「零君對吧?」

我(禮貌):「對的,你好。」

陌生學長(興奮):「你報告超好的耶!對你印象超深的!台灣也太漂亮了吧?來日本多久了?」

我(困惑):「報告?你是說⋯⋯啊!」

我猛然回想起課堂上的報告。

(進入回憶:建築動力學課堂上的日文報告)


在建築動力學課堂上,老師要求我們分享自己的研究。由於當時我是一名大四生,並沒有畢業論文,於是老師讓我介紹自己的國家與學校。

老師(體貼):「用英文或日文都可以。」

考量到我的日語還不夠好,我猶豫了一會兒,還是決定 用日文來介紹台灣,以便大家真正聽懂。

我的準備過程(利用三天假期)

  • 拼命翻文法書、搜尋最佳說詞
  • 製作投影片、請學長姐們幫我修改
  • 拿著實驗室的投影機練習

報告的那一天,我緊張到不行,擔心自己說錯、文法錯誤、發音不標準。不過當我流利地完成介紹時,台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學姐們驚訝於我的進步,紛紛表達讚美。

那一刻,我感受到 努力被認可的喜悅

The first Japanese presentation

(拉回到 BBQ 現場)

我(謙虛):「真的嗎?謝謝你!一個月而已,所以日文還是很爛,很多聽不懂⋯⋯」

陌生學長(驚訝):「真的假的!我還以為你至少待了半年耶⋯⋯很流利了啊!」

之後,我們聊得非常開心。聊台灣的夜市、101 大樓、墾丁的海灘、九份的風景⋯⋯他對台灣充滿好奇與嚮往。

由於他要去找教授敬酒,臨走前他微醺地對我說:

陌生學長(微醺):「加個臉書吧?要去台灣時還得多多關照呢!看了你的介紹後決定去台灣一次!」

我(開心):「謝謝你願意與我聊天,來台灣記得跟我說喔!」

陌生學長(臨走前):「對了,給你個建議,日文越好,交到的日本女友越漂亮喔!」

他臨走前留下這句話,對我影響深遠。

我的感受

「這次對話讓我深刻體會到,儘管平時課堂上交流很少,大家都在默默觀察彼此。而飲酒會這種輕鬆的場合,讓日本人放開自己,談天說地,建立真正的友誼。」

📖 故事三:藉酒壯膽,第一次要 LINE

當我繼續站在烤肉架旁守著,為學長姐們準備串燒時,一位女孩站在旁邊。

我(禮貌遞上串燒):「要嗎?」

女孩(微笑):「可以嗎?謝謝你。」

女孩(主動搭話):「你是佐藤研的零君吧?」

我(回憶):「是的,我記得你好像是吉敷研的?看你偶爾會來我們研究室找和田學姐與中田學姐。」

女孩(熱情):「對的喔!你的報告真不錯,我去過台灣三次,超喜歡那裡!」

我(驚喜):「這是我第一次聽人說去過台灣,太好了!」

女孩(滔滔不絕):「台灣 101 的制震球、九份景致還有夜市的剉冰,我再怎麼吃也不厭倦呢!」

女孩(眼睛發亮):「還有你喜歡宮崎駿對不對?我聽你的報告有說過,我跟你一樣超喜歡神隱少女!」

聊天間,我發現她跟村田學長一樣來自京都,難怪談吐間有著一種特別的親切感。

轉折:語速變快,跟不上話題

中途有其他學長加入,由於日文語速變成兩倍,開始接不上話。正在感嘆自己日文要加油時,那位學姐似乎察覺到我跟不上。

女孩(對其他學長):「我先去喝一杯了。」(即是所謂的「席替え(せきがえ,中文:換位置)」)

女孩(招呼我):「零君,來啊。」

我還沒讀懂情況,就跟著她走到一旁。

兩人對話:從實驗聊到宮崎駿

後來各自倒一杯酒,聊實驗最近如何之類等話題。東工大校內話題果然還是脫離不了:

課業、實驗、報告、研討會

不過當時雖然詞彙還沒很多,但 專業用語的日文還是比較能理解的,所以算還能接話。

我們聊到的話題

  • 實驗進度、教授的要求、研討會準備
  • 台灣與日本的研究環境差異
  • 宮崎駿的動畫
  • 台灣的美食與景點

一轉眼,BBQ 大會也即將進入尾聲。

藉酒壯膽:人生第一次跟陌生女生要 LINE

我(鼓起勇氣):「可以的話,交換一下 LINE,下次來台灣時當你導遊。」

女孩(開心):「真的可以嗎?太好了!啊我手機沒帶,給你我 ID 吧。」

說完就留下 ID 給我。

女孩(準備離開):「若不行的話,來我研究室找我吧。」

說完,她跑回實驗室寫報告了。

回過神來⋯⋯

看著她的背影,猛然回過神,突然覺得自己好狂。藉著酒精的力量,第一次跟陌生女生要 LINE

我的感受

「那一刻,我才真正體會到為何大部分日本人熱愛飲酒會這種場面。酒精讓內向的日本人(和我)放下矜持,勇敢表達真實想法。這次經驗也讓我更理解日本的社交文化。」


💡 BBQ 經驗小結

經過幾次的 BBQ 交流會後,讓我明白一件事:

「對於日本人,英文展現的是專業能力,而日語才是心靈的橋樑。」

畢竟人類還是會選擇慣性的語言,透露出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也很慶幸自己選擇用日文自我訓練,不僅讓我結識了新朋友,也讓更多人了解了台灣。


六、結語

這次櫻花樹下的 BBQ 大會,是我留學生活中最難忘的經歷之一。從被學長糾正用筷方式,到第一次日文報告的迴響,從以酒會友的暢談,到藉酒壯膽要到 LINE,每一個片段都讓我深刻體會到 日本社交文化的獨特魅力

從這次經驗中,我學到:

✅ 用餐禮儀很重要:閉嘴咀嚼、手肘不頂桌、飯碗拿起來、不幫別人夾菜
✅ 用筷禮儀需謹記:避免 17 種禁忌筷法,特別是「佛筷」與「筷傳筷」
✅ 飲酒會是社交關鍵:酒精讓日本人放下矜持,說出真心話
✅ 日語是心靈橋樑:英文展現專業,日語建立友誼
✅ 勇於嘗試很重要:即使日文不好,也要勇敢用日文溝通

如果你即將前往日本留學,我強烈建議你:

多參加飲酒會、BBQ 等社交活動!


讀者常見問題(FAQ)

Q
日本自在日本用餐時,最需要注意的禮儀是什麼?
A

台灣人比較需要注意的地方:

  • 閉嘴咀嚼(不要張嘴吃東西、發出聲音)
  • 手肘不頂桌(用餐時手肘不放桌上)
  • 飯碗拿起來(不要把碗放桌上吃)
  • 不幫別人夾菜(日本沒有這個習慣)

💡 記住這四點,基本上就不會出大錯了!

Q
最嚴重的用筷禁忌是什麼?
A

以下兩種是最嚴重的禁忌:

  1. 立て箸(佛筷):筷子插在飯中(供佛的方式,極不吉利)
  2. 箸渡し(筷傳筷):用筷子傳食物給別人的筷子(火化儀式的動作,極不吉利)

💡 這兩種禁忌與死亡相關,千萬不要犯!

Q
「顛倒筷」在日本可以用嗎?
A

不可以!

  • 台灣人常用「顛倒筷」表示禮貌(避免口水碰到公菜)
  • 但在日本,筷子末端是手握的地方,可能有手汗、細菌,反而更不衛生

正確做法

  • 使用公筷(取り箸)
  • 若沒有公筷,可禮貌詢問是否可直接用自己的筷子
Q
日本的飲酒會一定要喝酒嗎?
A

不一定,但建議至少喝一點:

  • 若完全不喝,可能會被認為「不合群」
  • 可以喝少量酒,或選擇低酒精飲料(如沙瓦、梅酒)
  • 若真的不能喝,可以說「お酒が飲めないんです」(我不能喝酒)

敬酒禮儀

  • 先幫別人倒酒,再讓別人幫你倒
  • 敬酒時說「乾杯」(かんぱい)
  • 喝完後可說「美味しい」(おいしい,好喝)
Q
在飲酒會中如何主動與人攀談?
A

以下是實用技巧:

  • 開場白
    • 「初めまして、〇〇です。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初次見面,我是〇〇,請多指教)
    • 「お疲れ様です。乾杯しましょう!」(辛苦了,我們乾杯吧!)
  • 話題選擇
    • 研究或工作內容
    • 興趣愛好
    • 最近的生活
    • 台灣與日本的差異
  • 結束對話
    • 「LINE 交換してもいいですか?」(可以交換 LINE 嗎?)
    • 「席替えしますね」(我要換位置了)
Q
日文不好,可以參加飲酒會嗎?
A

可以!而且應該參加!

  • 理由
    • 飲酒會是練習日文的最佳機會
    • 輕鬆的氛圍讓人較不緊張
    • 日本人喝酒後會放慢語速、簡化用詞
    • 即使聽不懂,也能感受日本文化
  • 建議
    • 聽不懂時可以說「もう一度お願いします」(請再說一次)
    • 提前準備幾個話題
    • 準備自我介紹(簡短、清楚)
    • 不要害怕說錯,勇敢開口
Q
如何在飲酒會中建立好印象?
A

以下是實用技巧:

  • 用餐時
    • 遵守用餐禮儀(閉嘴咀嚼、正確用筷)
    • 吃相優雅、動作穩重
  • 敬酒時
    • 主動幫別人倒酒
    • 敬酒時眼神接觸、微笑
    • 說「乾杯」時將杯子舉到眼前高度
  • 對話時
    • 認真聆聽對方說話
    • 適時回應(如「そうですね」、「なるほど」)
    • 提問展現興趣(如「それは面白いですね!」)
  • 離開時
    • 感謝主辦人
    • 與認識的人道別
    • 交換聯絡方式
Q
除了飲酒會,還有哪些社交機會?
A

日本研究室常見的社交活動:

活動日文頻率特色
飲酒會飲み会每月 1-2 次正式社交場合
BBQバーベキュー春秋各 1-2 次輕鬆戶外活動
花見花見每年 3-4 月賞櫻聚會
忘年會忘年会每年 12 月年末聚會
研討會研討会不定期學術交流
合宿合宿每年 1-2 次集體住宿、團隊建立

相關資源


下一步閱讀

走,來看下一篇!

想稍微複習上一篇?

或是回到EP1目錄看看別的故事?


留言區 Feedback

標題和URL已復制